渐行渐远高三作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渐行渐远高三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渐行渐远高三作文1
天空凝结着深青色的云,当那颗至柔至美的小水滴跳到你的鼻梁上,你是不是会惊讶它的到来?是否会嗅到过去的味道?
雨,那一颗颗平凡的小水珠,曾凝聚着人们多少情思?我们能感受到“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清新,空气中弥漫的小雨滴令人心旷神怡,山间美好的生活令人向往。我们能听到“梧桐更兼细雨”中的哭泣,那细雨中散发的凄苦愁思使人黯然神伤。不知从何时起,古人们对雨情有独钟,小小的雨滴里蕴藏着超越本身的连接千里的巨大意义,是人们赋予了它意义,而如今又是人们剥夺了它的意义。
暑假中,有幸到苏州园林中一游。在拙政园中有个小阁子吸引了我的注意。占地很小,阁子里只放一桌一凳,四周都是窗户,它有个梦幻般的名字“听雨阁”。想来主任闲暇之余便会独自来这小阁,带上一壶酒,望着窗外密密交织的雨丝,听着淅淅沥沥的雨声,将情致放得很远很远……
这样的心境着实让人赞叹,但放到我们身上怕是浪费。这不,天空星星点点落下几滴雨,楼下领居家的孩子可是乐了,急忙往外面跑,全然不顾爸爸妈妈的叫喊,一路笑,一路跑,引得路人发呆,而这触得我内心微微颤抖。他在往哪里跑?他在笑些什么?他和雨有什么好玩的?我不知道,也许是一股出自内心的狂喜支配了他,一股对雨本身的“热爱”,浓烈而又鲜艳。
行走在世间,最让我感到雨意绵绵的大概只有清明时节了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真是神来之笔,清明这天的雨一下子就有味了,流传千古。
行走,所有的人都行走在这世间大道上。于雨,人们早就已经习以为常。雨成了最客观自然却又是最远的存在。美味佳肴多了,充斥着人们口鼻的`香气盖过了雨的清新。汽车放肆的喧嚣淹没了雨的淅沥。除了孩子,长大成人的我们有多少还对雨有这般爱?
伞,汽车,楼房将我们和雨分开,谁能听到雨的哭泣?
雨渐渐淡了,人们渐渐忘了。那连接过去的雨丝的味道正逐渐消失在心底,而人们是麻木的,听不到雨的哭泣--最具表现形式的哭泣,我们还能听到谁在世界一角的呜咽?
在繁荣的现在,在成人的世界,在摩登的大楼里,我们和雨渐行渐远……
渐行渐远高三作文2
有的时候,我会想,也许我们该感谢离别,如不不是我们必须经历离别,那我们可能一辈子都仅仅只能从书中那充满婉怨,不舍,徘徊的诗词种猜想这种情感。而这种猜想远没有亲身体会离别带给你的感触深。
从小,几乎都呆在我们小小的村镇上,几乎没有去过其它地方。而当我们必须离开家,去城市求学时,我们才开始体会到离别的伤痛。
大休后,要回学校了。我提着简单的行囊走出家门,走上远行的路。
我走过那一排槐树,槐树的叶子早已落光只剩盘乱得枝干,树干上的纹理粗糙松散,好像老人家松散多皱的皮肤一般。这些树在这儿的年岁应是不短了,从我记事起,它们便在每年的五月挂起满树洁白的槐花,洁白得像云一样缀在翠绿的树冠上,沁人心脾的幽香索绕在空气中。我的眼圈红了,忙转身离去。我想:何时才能在五月的小雨中撑起伞走过槐树下,满地被雨打落的未绽放花苞,悠悠雨雾弥漫,如梦如幻。
我走在去村口的路上。掐指算来,这条路我已走过整整九年。每天早上,我们一群孩子便背着书包沿着这条路去上学,不管春夏秋冬,永远都像鸟儿一样喧嚷着,呼唤着,我们就好像是村子里的鸟儿一样。九年里,我们已先后换过三所学校,从走着上学到骑着自行车,从一群稚嫩的孩子成长为朝气蓬勃的青年,这条路和家乡一起在见证着我们的成长。如今还是走在这条小路上却是走向不同的方向,走向更远的地方。我闭了眼睛,害怕会有人看到我眼眶中的泪。
我坐上客车,车缓缓开始行驶。我透过车窗看着路旁的白杨树徐徐后退。树干顶端还挑着稀零的黄叶,树下是黄叶铺成的地毯,以前总是喜欢从落叶上踩过,听着"咔咔"的清脆响声。如今,我想我不会从上面走,因为我怕会踩痛他们,好像会才疼家乡一样。秋阳本就绵弱无力,这个时候,天基本上是灰蒙蒙的,看到车窗外风萧瑟。心中一阵酸楚,终是落下泪来。"多情自古伤离。更是那堪冷落清秋节".古人说的真好。
村庄渐行渐远,渐行渐远。我独自一人离开家乡,但我却绽出笑,因为我知道家乡的一切都希望我好好的,今世,我还有寄托灵魂的家乡。
渐行渐远高三作文3
去年的"汉字听写大会"掀起一场汉字书写热潮,即使观众获得快乐,又引发了国人对汉字危机的深刻认识。且不谈数以万计成年人对偏难怪字的望而生畏,就连一些常用高频词语都让人们如同碰到多年不见的老同学,朦胧中似曾相识,但即使挠破头皮也道不上他的名字。
在我看来,汉字这个民资的象征应被我们给予足够重视,不要让它渐行渐远。
汉字给人以美的感受。五千年前,仓颉为我们创造出这一优美艺术。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精神的传承,是华夏儿女的财富。从文房四宝到印刷造纸,由打字机发展出手机电脑。人们对汉字的需求在变得机械化,简捷化。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笔锋苍劲有力,如行云流水般扬扬洒洒,将汉字之美发挥到极致。如今面对呆板如一的字体,我们早已审美疲劳,精神麻木,任再优美的文字也触动不了心中的那根弦,汉字正与我们渐行渐远。
一个人的字是他的第二张脸。纵然快节奏的生活使我们无法适应日夜手写的痛苦。但试想连母语文字都无法流畅书写的人会热爱祖国,有民族意识吗?试想连汉字都潦草书写的人会细致仔细,踏实努力吗?试想连汉字都读不熟练掌握的人会有才华,有作为吗?
置身于这奢华浮迷的大千世界,我们应冷静思考一下我们的汉字。这个见证中华民族成长、发扬、壮大的文化载体正一天天远离我们,而我们却茫然无知。汉字是我们文化的魂。没有灵魂的人宛如傀儡,没有汉字的文化就是一滩扶不上墙的烂泥。《听听那冷雨》中说:"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磁石般的向心力必然长在。"
汉字的渐行渐远让有些人恐惧、惊慌、不知所措。但对多数人来说却是麻木无感。就好似当年鲁迅笔下面对压迫却被动承受的中国人。
但是,随着越来越多国人意识到汉字危机,我们正努力让渐行渐远的汉字重回我们的身边,重拾我们的灵魂。"汉字书写大会",高考制度改革,各种对汉字的大力宣传……都在表明:我们中国人在努力,在追寻。
今天,我们向渐行渐远的汉字挥手致意;明天,汉字就会重归你我身边!
【渐行渐远高三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