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回家看看议论文

时间:2023-05-02 18:28:32 议论文 阅读: 我要投稿

常回家看看议论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常回家看看议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常回家看看议论文

常回家看看议论文1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是帮爸爸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随着这首歌的旋律飘起,我的新潮也开始澎湃......

  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如今,有多少人弘扬了这美德?又有多少人抛弃了这美德?

  心血来潮,突然很想回老家看看。走在回老家的小路上,心里竟安分了许多。在远远的地方就望见那亲切的老家,熟悉至极的味道迎面扑来,心中多了份迫切。

  走在老家的小巷里,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开心,而是失落了许多,总觉得缺少了许多东西。从小巷到大厅,从大厅到后厅,绕了大半圈,并没有找到我来时想要找的那份亲切感。老家已经没有以前那么热闹了,反而是死气沉沉了许多。想想以前,大厅总有一群孩子在嬉戏;总有几个老人安详的在喝茶聊天;后厅总有些妇女在边说边笑地摘菜、做扫帚......想到这些,我的嘴角不经微微扬起。然而,眼前的一张桌子、几张椅子孤寂的站在空荡荡的大厅里,这里的孤寂迫使我想要马上离开。

  于是,我从另一个巷子口出来,站在这条可以看见进老家大门的全程路程。还记得,小时候常常坐在巷口等着爸爸妈妈下班回家。

  我往前走着,看见一个苍老的背影站立在巷口,白色的头发随风飘扬着。我来到这个背影跟前,“啊!老伯怎么是你呀?”遇到熟人让我激动不已。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几缕几缕的照在老伯的脸上,老伯动了动嘴巴说:"嘿嘿,怎么回来了?在这站了老半天了怎么没看你从大门口走进来呀?”“咦?”

  我先是吃了一惊,然后仔细端详了老伯的面容。老伯早已白发苍苍,雪白的头发下面是一双深邃而又无神、有点泛灰的眼睛,岁月无情的在他脸留下了痕迹。我难受极了,我很想告诉老伯是他老了,眼睛有点不好使,但我怎能这样说?

  ——“您大概走神了!大伯你站在这干嘛呀?风挺大的。”“唉,老家就剩我们几个孤苦伶仃的老人了。昨天王奶奶的女儿回来接她走了,估计也不回来了......估计我儿子也快回来了吧!”老伯说这些时,脸上难以掩饰悲伤、失落。我替老伯感到高兴地问:“那你是在这里等你儿子回来接你吗?”“不,不是。我只是想看看他。”“那你不和他一起住吗”,我感到奇怪地问?“子女在外多不容易,我一把老骨头了又不能帮上什么忙,去了也只会添麻烦。”老伯笑着说。

  我一时答不上话来,老伯打破了沉默,“在这吃午饭吗?”“呃,不啦,我出来家里人不知道,也该回去了。”我突然很想回家,“老伯你回屋里头去吧!我先走了。”“好吧,你快回去吧。”老伯站在那里,迟迟不肯挪动步伐,深邃、无神、泛灰的眼睛依然望着老家大门外马路的方向。

  老伯内心的那份牵挂随着微风飘扬,我的步伐也变得沉重,回过头,老伯依然孤寂的站在巷口。我向他招手示意他快回去,可他只是站着不动,像是没看见似的。

  刚回到家,就看见隔壁家的小女孩站在家门口等她爸爸下班。这小女孩每天下午放学都会准时站在那,她爸爸回来后,她就会很高兴的迎上去,夺过她爸爸手中的东西,蹦蹦跳跳跑进屋去,出来时又稳稳的端了杯水。这是个多么温暖的画面,这是个很孝顺的女孩。

  我思索着着两幅含义不同的“等待”,小女孩清脆的笑声打破了我的思绪。这时,不知从哪家里又飘来《常回家看看》的歌声。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是帮爸爸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这首歌带给我们的应是自我反省。爸妈老了,但是心不变,牵挂的依旧是我们。他们需要的是陪伴!是关心!是爱!不是孤寂!我们作为子女,应该尽自己所能去孝顺他们,不管工作、学习多忙,都应该常回家看看。

常回家看看议论文2

  “夕阳无限好”,却也掩盖不了“只是近黄昏”的叹惋。每每想到黄昏看到夕阳,脑海中都会闪现父母佝偻的腰身斑白的鬓发。

  都说“法不外乎人情”,那“常回家看看”入法,应该是符合人情事理的。以法律的手段强制唤起对老年人的关爱,维护孝心保障老年人的权利,应该能使饱经岁月沧桑却老境孤苦无依的心灵得到些许慰藉吧。

  有人认为常回家看看入法是一种道德倒退,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善的指引。身在校园,见识是短浅的,所以孰是孰非不敢妄下断言。但我认为法律的出发点总归是好的,最终结果也该是人心向善的。

  岁月的冰刀霜剑无情地在父母身上留下痕迹,他们渐渐蹒跚了脚步,脸上的皱纹也不断增多,生命苦短。是该多留些时间陪伴这些不仅赐予我们生命还教会我们做人的父母——老师。哪怕只是节假日,七八天,一两小时。放下繁忙的公务,带上老婆孩子,陪陪他们,说说话,干点家务。其实长辈们的要求并不高,“给点阳光就灿烂!”

  还记得北大教授周其凤的故事。带着记者来到自己的家乡,当众给父母跪下,承诺给他们最好的生活。双膝跪地泪流满面的画面可谓经典感人,满身敬重满口孝义。但我想请来记者不如用心记着,言语承诺不如见证诚意。这简单的“一言一跪一哭”就是对老人多年养育的感恩多年孤独的慰藉吗?何不放下名利心,付诸实践,于一点一滴中现关爱和孝心呢。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莫到失去时方知亲情可贵。事业成功生意做大如何,成功的花朵开满一路如何,荣誉等身声名俱在又如何?停一停脚步吧,常回家看看,不流于形式,用行动做注脚写下真爱。

  马云,众人皆知,阿里巴巴的ceo,是他缔造了互联网电商帝国,又是他,激流而退辞去职位,退出还没上市的公司,还没到巅峰的事业。带着这个问题询问马云的一位好友,他只微笑着说了两个字——“回家”。

  马云停下匆匆的脚步,放下名利声望,回归家乡家庭,不让人生留憾。

  小品演员冯巩每年春晚演出结束后都要第一时间迅速赶回家。为此,他常要求剧组把节目排在凌晨十二点之前,为的只是陪母亲过年。

  停下你忙碌而又急促的脚步,回首看看,倚门观望的巴巴的眼神,用心聆听常回家看看的召唤。

常回家看看议论文3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爸妈捶捶后背揉揉肩…”当年陈红的一首《常回家看看》红遍大江南北,销售量居高不下。因为它深切地呼唤着离家的游子,牵动着诗子而归的父母的心。而今,又有几个父母能实现这单纯又奢侈的愿望呢?

  转身望去,回家的路“困难”重重。

  李白将回家的路化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商隐将对家的想念幻作“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纵观历史痕迹,似乎在呈现一种“古来游子多忆家,而今家在忆游子”的发展趋势。一个会议,一份合同,就可以成为放弃与家人团聚的借口;一个留言,一通电话,自以为彼此心照不宣;一栋房,一沓钱,便以为涵盖整个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雄心壮志,也正因为父母理解你的抱负、你的忙碌,假意满足过着孤灯相伴的日子。

  忙碌的儿孙们也在不停地抱怨着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是啊,社会竞争的压力使每个人战战兢兢。社会的指向标偏移物质利益,人们便也随风奔跑,强抓“机遇”的同时,却把一旁的亲情弃置不理。街头巷尾都在为别人升迁而庆贺,却没有人为亲情的得失而喜悲。每个人都在顺着事业的标杆无止境的攀爬,最后要追求什么,或许连自己也不明白!

  《常回家看看》纵然朗朗上口,但若只是作为一句口号的`摆设,又有什么用呢?

  家,是亲情磨合发展的发源地;亲情,是人类至真至纯永恒的追求。而今,利益、虚荣正强烈的冲击着亲情的防线。亲情,是奋斗最后的归属,无论成败,家才是我们尽情依偎的港湾。这份情感一旦出现裂痕,就不会再完美如初,事业成败还有什么意义呢。况且一段与生俱来的感情都无法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将会是怎样的不堪一击呢?

  常回家看看,从古至今也不曾有过确切的翻译,这需要每个人用心去解读,需要回家的不是事业的成功,家人想看的也不是事业的成功,只是你在家中晃动的身影和开心的微笑,最好的诠释或许就只是你的一个动作,一句话。“常回家看看”要装在每个子女的心里。

  正如歌词中写道的,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只求平安与团圆。人这一辈子有太多遗憾,“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常回家看看,家中的灯永远为你而明;常回家看看,家人的心依旧为你等待。常回家看看,看望的是熟悉的家人,守候的,是久违的亲情。

常回家看看议论文4

  电话铃声响了,是妈接的电话,她用痉挛的手紧握着话筒,苦涩的脸颊勉强挤出了个笑容.我一想就明白了,电话一定是哥哥打来的.前几天,他打来电话告诉过我说,今年由于工作走不开,就没回来.算算日子,我也想见他了,也难怪爸妈念他.

  我关上了门,透过窗户看那些从天空降落的美丽的精灵,开始领会到做父母的悲哀.父母无怨无悔地培养你长大成人,他们希望你长大,又害怕失去你,就如你先是一棵树苗,在他们悉心照料下茁壮成长,期待你快快长大,开花结果,可又为你的成熟,终会离开母体而伤心无奈.而你会为你自己的成熟感到自豪.做父母的苦心,做儿女的未必明了啊!

  陈红的名曲《常回家看看》真够打动人心的,它唱出了多少父母的心声,唤醒了多少儿女的良心.无论何时,身处何方,你是否常常想在家中日日夜夜盼你回家的父母呢不需要你们的任何礼品,只要你常回家看看,他们就会万分欣慰啊!可是又有多少人可以真正做到呢留在家中的父母除了等待,还是等待.

  想起今天下午邻家五岁的小孩说团圆,是一家人围在桌边一起吃汤圆的时候,旁人一个劲地夸他聪明,而妈却站在那儿似一

  鞭炮仍轰着,烟花仍喷着.我走到客厅,就拿了一个苹果啃了起来.苹果的汁顺着牙齿,流到牙根,那么酸,那么酸痛.我闭着双眼,紧紧地,把眼泪也逼了出来.

  我撕走了日历的最后一页.它将成为一张图片印在岁月的封底.时间过得好快,好狠.

  走进哥的房间,空荡的四周没有昔日的风采,桌上哥那张彩照仍被相框紧紧拴着.哥将不会再有那张纯真的脸,他脱离了原来的生活轨道,扬起了自己的翅膀飞向属于自己未来的天空.也许,他想回头,可他没有后退的可能,就像母亲说的,

  不知什么时候,妈走到了我的身旁.

  在她转身离开的那一瞬间,她在无声地哭泣,耸动的肩让我的心像被撕裂一般疼痛,母亲的话回荡在空荡的房中.母亲的话让我明白,家永远都有父母最温馨的笑容,家永远是避风的港湾,心灵的寄托,家人的平安问候让我们的冬天不再寒冷.

  突然,我的内心刮起了一阵风.地上的那些纸屑,枯草,就统统被风吹起来,刮到了天上,再也没有掉下来,就像有些人一样,走了,却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

常回家看看议论文5

  时间飞逝,容颜易老,不经意间,皱纹已爬上了父母的脸颊。作为子女的我们,常年在外,何曾关注关心问候过父母?

  父辈对乡土的坚守,子女们匆匆的脚步,早已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父母对子女的牵挂和期盼让我们心中酸痛,我们能都停下匆匆的脚步呢?

  中国是一个有着千年孝文化的国家,面对孝道的缺失,国家也做出了相应的对策,推出新24孝,将常回家看看立了法。而面对这些法律条文,在现代社会中有多少子女能做到呢?

  工作的繁忙,生存的压力,偶有假日不是在加班中度过,就是被车票阻了回家的路。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变得如此忙碌?为了工作,为了生活,为了梦想,为了永无止境的追逐……我们总是在不停地赶路,从未放慢脚步来欣赏路边的风景,更未回头看看身后父母关切的目光。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父母对我们的爱,我们如何去回报?因工作繁忙,你已多久没回过家了?因生存压力,你已多久没关心过父母冷暖了?在外打拼,不管多苦,多难,多累,多痛,总要抽出点时间,看看父母。常回家看看,多么温暖的话语,对在家的父母来说,却也只是一种奢望。

  莫让忙碌阻了回家路,莫让父母期待的眼神成失望,莫让孝道被淡漠成昨天的记忆。

  尊老,爱老,敬老,养老,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论语》中关于孝道曾这样阐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孝道自古有之,遵守孝道,更是新时期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梁启超曾言:“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成长,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

  遵守孝道,常回家看看,亦是我们的责任,更是道德的要求。工作再忙碌,生活压力再大,也要抽点时间常回家回家。让父母感受孝心簇拥的幸福。

  因为有了父母,我们的生命得以孕育;因为有了父母,我们的生命得以诞生;因为有了父母,我们的生命得以延续;因为有了时刻为儿女牺牲的父母,我们的生命得以成长,收获。

  莫让忙碌阻了回家路。常放慢匆匆的脚步,回头看看身后的父母,让孝道得以传承,让爱心永久驻足。

常回家看看议论文6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带上笑容带上祝愿/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

  ——提记

  这首歌曲大家一定并不陌生吧,这首歌曲更包涵更深刻的意义。孩子是父母的心肝宝贝,谁也离不开谁。在如今复杂社会里,许多子女因为长期在外工作忙碌却没时间看望长期在家上了年纪的父母。天下父母对子女的心愿都是一样的,不过高的要求子女有过高成就,只是真心希望子女能快乐与幸福。子女何常不想陪在父母身边呢?有些事情往往很复杂,更有时刻会做出无奈的选择。

  天下父母爱子女胜过一切,有些子女却不能理解父母。甚至埋怨父母的唠叨,有的父母因为长期劳动而身体累跨了。此时父母只希望自己的子女能陪在她身边,就这么一个小小的要求。然而子女有时因工作忙碌不能即使返回到父母身边。更由于父母长期对子女的想念,在临终前没得见上子女一面,就这样离开了人世。当子女听到父母去世的消息时,一切都太迟了。有的子女因为烦父母的唠叨,吵架离家出走了。此时的父母是何滋味呢?无论你与父母的关系在不好,她毕竟是你的父母呀!更是陪伴你多年的家呀!父母只是希望子女能常回家看看,父母就这一个小小的心愿,难道我们做子女的做不到吗?

  请长期在外工作的子女能常回家看看,父母更需要你们陪在他们身边。即使外面的生活你已经习惯,甚至比家好许多,可是它是否好,都是陪你多年的家呀!请在忙碌工作的同时,抽出时间看看父母。因为父母时时刻刻为你牵挂着,难道这小小的要求你都做不到吗?不要让你的父母感到孤独,常回家看看吧。

常回家看看议论文7

  小时的我,很讨厌回家。小伙伴们一起玩,总有无限的乐趣。即使是一方小土堆,也能把它想象成一座堡垒。而回家后,听得最多的便是母亲的唠叨。偶尔顶撞一两句,可能会吃一顿“竹笋炒肝尖”,那时,我只能捂着发疼的屁股,默默抽泣。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经历的事愈发多了。慢慢地,我体会到了那看似平常的举动中所蕴含的父爱母爱,浓厚而深沉。

  母亲是一个睿智且聪慧的女子,即使她连小学都没毕业。每次回家周,她都会和我谈心。她常说,家是温暖的港湾,如果累了,就回来歇歇,但歇过之后,你必须继续张帆远航,闯出你的一片天地。家,不是暖床温室,不会养你一辈子。

  我很惊诧母亲的话语,因为普通母亲智慧安慰儿女,应该不会说“歇过之后继续闯”之类的话吧。但细想之后,确实有理。人生的风雨还得要自己解决,路还是要自己闯荡。

  母亲尽职尽责地为我打造了一个温暖的港湾。我喜欢花,母亲便在庭院里种满了花;我喜欢和平鸽,母亲便给我买了几只小鸽子;我喜欢古典乐器,母亲便给我买了一架古筝……经历了一个月的飘摇,到了回家周,我就飞快地躲进温暖的港湾中,闻着家中的花香气,逗弄笼中的小鸽子,偶尔也会勾弄几下琴弦。这一个月的疲惫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

  家,是最温暖的港湾。家中有母亲的关怀体贴,有弟弟的欢声笑语。父亲虽远在云南,却阻隔不了那深切的爱,哪怕仅是长途电话里那寥寥的几句,哪怕仅是短暂休假时瞩望我上学的眼神。我相信,不只是我,每个孩子心里都会有一扇永远敞开的家门。柔和的灯光下,是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和桌旁默默守护的一两个身影,或许年轻漂亮身姿倜傥,或许佝偻腰身白发苍苍……

  家,是最温暖的港湾。就像我在上文所提到的,路要自己闯,但在外面受了伤,不妨回到港湾,用亲情平复心中的伤口。常回家看看,用心捡拾那幸福的点滴。

  家,温暖的港湾。大浪依然无情地拍打着礁石。那艘我所驾驶的航船仍坚定地前进。那灯塔上的一豆灯光,虽隐隐绰绰,却几十年如一日地为我照亮。我开足马力向前冲去。前方,那是家的方向。

常回家看看议论文8

  在这个充满钢筋混凝土气息的社会里,在这个快节奏的生活中,一切都是那么匆匆,匆匆上班,匆匆回家,匆匆离去……

  可是啊,妈妈已经年迈,跟不上女儿的步伐,你能否等等妈妈,再多陪陪妈妈,哪怕只是一会儿。

  女儿啊,妈妈知道你自己在外打拼的不易,你有你的情非得已。可是妈妈还是难舍对你的牵挂,对你的思念,还是想多让你常回家看看。

  也许你讨厌妈妈永无休止的唠叨,不想回家。但亲爱的女儿,请你再耐心一点儿,因为在你咿呀学语时,妈妈总是在一旁耐心聆听;亲爱的女儿请你再缓慢一些,不要因妈妈的脚步蹒跚而不愿相伴而行,想当初你学走路时,妈妈不曾有过一句的抱怨;亲爱的女儿,请你再容忍一下,不要嫌弃妈妈在你每次出门离开时的泣不成声,因为你小时候找不到妈妈的身影时,也哭的这样伤心。

  亲爱的女儿啊,请你不要厌弃妈妈,请你多陪陪妈妈,正如你小时候妈妈的一路追随不离不弃。

  你的背影牵拽着妈妈的眼神,你的足迹连缀着妈妈的心。不要让前行的步履如此匆匆,妈妈老了,在一起的日子都该按秒算了。不要推脱回家的日期,不要吝啬待在家里的时间,让妈妈多多享受子女绕膝的天伦之乐,让妈妈多多感受儿孙满堂的幸福生活。

  女儿,你不知道,当妈妈获悉常回家看看的条例入法时是多么高兴。可一转念,又不禁心凉,难道晚辈对长辈天经地义的关爱已经冰冻到非要通过刑法约束的地步了吗?不,不是的,妈妈相信我的女儿不会任妈妈当空巢老人而不理不睬。妈妈相信我的女儿并不是不想回家,并不是忘了那个呵护她长大深深眷恋着她的妈妈。

  亲爱的女儿,常回家看看吧!妈妈愿意和你围在饭桌前说西道东,妈妈愿意倾听你的委屈,妈妈愿意分享你的成功,妈妈还愿意像以前一样做你生命中的三月暖阳。

  或许再过一些年,妈妈变得更加邋遢;或许再过一些年,妈妈连话都说不清;或许再过一些年,妈妈会疾病缠身。但妈妈并不害怕,因为在你小的时候,曾用稚嫩地语气说过:“妈妈,我会照顾你一生。”妈妈相信,我的女儿是天底下最孝顺的,妈妈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妈妈。

  女儿的脚步时时刻刻牵动着妈妈的心。当你工作累了,有假日了,就停下匆匆的步履,回家歇歇吧。虽然妈妈的本意很需要你依赖你思念你,但妈妈更希望挚爱的女儿不要太辛苦!来吧,到母亲身边,还像小的时候那样,躺在妈妈的怀里,让妈妈给你轻摁头哼歌谣,缓解疲惫的身体,释放心底的重压,重温母慈女孝的幸福时光。

【常回家看看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