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西游记有感作文750字
怎么理解“孙悟空释道儒三位一体式宗教性格”?首先解释一下“宗教性格”这个定义,它是我个人给出的一个概念,宗教指的是小说《西游记》中人物角色所呈现出来的个人或群体的信仰方向,释道儒即佛教、道教和儒教(孔教),在《西游记》中吴承恩结合明朝时代文化背景所描述的宗教类别大致只有这三大类。而孙悟空这一角色的塑造,则在同一人物身上融合了这三大宗教体系。现在请允许我陈述一下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我们按照孙悟空人物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大家关注孙悟空如何从一个石猴修成正果,成为佛祖钦点的斗战圣佛。
首先是“道”,即道教。孙悟空最开始从花果山漂洋过海来到菩提祖师(《西游记》第二回 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道观学习法术,经过他一再坚持与努力最后成为菩提祖师的徒弟,在菩提门下的这几年,他谨从师诲,学到了七十二般变化和长生不老的法门,而此时,他所凸显的宗教性格即为道教。
其次是“释”,即佛教。这个很好理解,孙悟空大闹天宫以后被压五行山下,唐三藏解救了他,随即奉观音旨意拜三藏为师,而后便有了漫长的取经之路,直到西天大雷音寺膜拜于如来陛下,并且满怀感激地接受斗战圣佛的封典。取经路上,悟空本着师傅“出家人以慈悲为怀”的教诲,一路上劫富济贫、斩妖除魔,这是他对三藏佛教的全身心信仰与支持,也是对他自身立地成佛的宗教性格的'默许。
最后是“儒”,即儒教思想。孔子是出生在公元前五世纪,显然明朝社会各阶层的思想也沐浴着儒教的浸染熏陶,师徒四人自然也不例外。那么孙悟空身上是怎样闪着儒家思想光泽的呢?举一个例子,我国儒家思想一向提倡“尊师重教”,即“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云云。孙悟空是齐天大圣,但在拜三藏为师后,他在三藏面前不仅从未摆过架子,而且对他敬爱有加,甚至在被三藏赶出师门的时候,他不但没有责怪三藏,反而一再恳求留下,而且在三藏有难的时候他一个筋斗云,飞回三藏身边保护师父的安危。堂堂齐天大圣,为一普通僧人牵马,只因为他们有着师徒关系。毋庸置疑,这反映了悟空内心深处的儒家思想成分,即在他的多重宗教性格当中,儒教占据了很重要的一面。
综合来看,孙悟空“释道儒”三位一体的宗教性格其实正是他带领师徒四人成就辉煌取经事业的根本保障。道教赐予他外在法力,这是客观物质层面;儒教给予他行为约束,这是主观精神层面;而这两个层面都是为第三大宗教性格———佛教———服务的。因为悟空的一生最终使命是保护唐三藏前往西天取经。而在这三个宗教性格层面之间,其实有很强的依赖性。道教成就了悟空的神通,却也陷他于五行山下,最后是佛教救了他,从此为了感恩佛教,他把自己几乎全部的精力都投入佛学追求。而儒教,则是他为人处世必不可少的部分,没有儒教的约束、引导、影响,十万八千里取经路很难走到最后。吴承恩这一笔法或许是对儒家思想对我国历史社会影响的肯定。
悟空本一石猴,最后成为斗战圣佛,在西游记四人世界里,他是最急躁的一个,却又是功劳最突出的一个,这一切源于什么?必然,这很大程度上出自于他儒释道三位一体并相互演绎所衍生出来的人格实力。
【读西游记有感作文7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