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丁西林的戏剧读后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丁西林的戏剧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课上老师关于丁西林的戏剧,有这么几个评价让我印象深刻:丁西林的喜剧,可能不是轻薄的,但它的确是轻喜剧,和老舍啊曹禺啊这些剧作家相比,内核是很少的。他的戏剧不是由人物内在的矛盾,由激烈的冲突推动的,而是用语言,用“欺骗”来推动的,而且冲突矛盾并不剧烈,甚至可以说称不上什么冲突。丁西林自己说喜剧并不是闹剧,他追求的戏剧是经过理性思考后的会心一笑。
今天看了丁西林的四五篇戏剧,谈一点自己的主观感受吧。
丁西林写短小一点的戏剧,其实趣味性是不错的,的确会让人会心一笑。但是一旦把戏剧拉长,他的缺点就暴露无疑,让人无法忍受了。首先,他故事的冲突性太弱了,没有大起大落。就像一篇散文,一千两千字我们会对那种平淡中的真意会心一笑,但若是把散文拉长到《追忆似水年华》的长度,那就只会让人怀疑他没有制造精彩的能力,而不是相信这是他的文学取向审美取向了。很多故事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一只马蜂》“两个互相喜欢的男女的互相试探”《三块钱国币》“女主人硬要女仆赔她的花瓶,大学生认为欺人太甚与之理论,最后故意把女主人另一只花瓶打碎,赔了三块钱国币”《酒后》“妻子向丈夫提出要亲吻醉酒在他们家的客人,还没亲到客人醒过来”《压迫》“房东拒绝租房给单身的男人,男人和一个单身的女人假装夫妻,租到了房子”。以《妙峰山》为例,他的冲突是什么,又想要表达什么?全剧没有一个高潮,一个激动人心抓住人注意力的时刻。王老虎是土匪,但是王老虎和日本人,王老虎和政府军队的对抗性完全弱化,就连被俘虏,也是平平淡淡的,完全不像是被俘虏。也许这是喜剧,并不是揭露现实的戏剧,但是人物身份摆在那里,可是我并不理解那个身份有什么用,剥离了这个身份,这个故事并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这很像现在网上很多人写小说,给人物安排一个职业,但是人物的身上完全没有一点那个职业的痕迹。这又是由冲突性太弱造成的人物形象不立体。以《孟丽君》为例,里面有那么几个觉得还挺有意思的地方,但是一篇戏剧是一个整体,并不是一个个“段子”,一组组妙趣的对话构成的。《孟丽君》整篇,结构松散,有注水的嫌疑,那段由丫头去冒充孟丽君,看的我实在是莫名其妙,孟丽君做到宰相,不该是这个智商啊!前面孟丽君的按兵不动,像是胸有成竹,像是要铺垫一个绝妙的计谋,结果让人失望。而孟丽君和皇甫少华的感情,孟丽君忍姓埋名的心酸,对父亲的思念,这些全然没有烘托出来,整篇看下来白开水一样。我以为不管悲剧戏剧正剧,感染力都是成功的戏剧必不可少的。
其次,对话太长了,而且毫无特色。戏剧是由对话撑起的,所以对话不该是照搬生活,而应该是经过高度的'提炼高度的艺术化的。丁西林的戏剧,对话、动作都太琐碎了,如果是搬到舞台上,因为与观众的距离,动作声音表情都应该是放大的,不应该是微笑的。如果是搬到电视剧里,他的对话都有琐碎之嫌。《妙峰山》里男女主角大段大段毫无营养的对白,让人看得头疼。短小一点的,《酒后》《三块钱国币》其实都不错的,但是其他的……
序里那人说的很中肯,丁西林因为是物理教授,是上层人,所以生活圈子很窄,作品题材不够广泛。写他熟悉的东西时得心应手,但是写别的圈子的人事,就力不从心。《妙峰山》这部以山寇为题材的戏,知识分子的气息相当的浓厚。也许王老虎曾经是一个大学教授,但是能当上土匪,当了这么多年的土匪,说话做事不可能是那个样子。因为对土匪的生活并不了解,所以全篇都充满了作者文人式的想像。不够接地气,不够活。
总之,丁西林的短篇的单幕剧值得一读,多幕剧还是不要读了,浪费时间。
【关于丁西林的戏剧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