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大境界》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育大境界》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余秋雨写过在欧洲即使道上没有车,也没人闯红灯。他曾问过一个老者为什么不闯,回答出人意外:“我不能保证在窗户里没有孩子的眼睛”。这是多么有高度的自律与慎独。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所做所为离这个高度幽多大的差距呢?我认为我离这个高度还差得很远很远。在自己的意识中我似乎没有把“高度”二字当作行动的指南。在日常生活中和工作中,我会有懒惰的心理,不愿费尽心思去追求事情的完美,只是觉得差不多就可以。
正是因为这“差不多”,使自己的工作业绩大打折扣,根本得不到所谓的高度。比如在学科组内,自我感觉工作没落在后面。在某些事上不求精,放松了自己的思想。在组内没有做出表率。在整个学校,自己的位置有如何呢?离优秀老师还有很大的差距。数学组的徐利老师在全国的课堂大比拼中能夺冠,是因为他的好学,他的用心,才从重重压力面前,采取不同的策略,获取了成功并有那么多的感动,这说明徐老师有追求,有眼光。我也希望我们每一位教师把眼光放得更远一些,目标更高 一些,我们的事业会更辉煌。
要超越一时一事的成败,要超越一己一人的得失,求得内心高度的和谐:与自己生活的和谐,与周围生命的和谐,与天地间万事万物的和谐,难道这一切有止境吗?大求无境是一种极高的水准。我们要始终把这一水准当作工作的航向,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增添光彩。
我们把“教书育人”改为了“育人教书”。育人先育己也是我们教师应该做到的。育人也要做到“把握时机、毫厘不爽”,也要讲究艺术。比如我们的学生会有所谓的“早恋”现象,有些人看来,这些孩子是“学习不用心”的学生,成不了大器。一旦发现,可能不会考虑学生的感受就直接说明事情的危害性。其实,这一做法就缺乏艺术性。
有一位老师是这样做的:把孩子们领到一片桃树下,早春时节,枝条返青,刚刚吐芽,开始说了些似乎平淡的话,后来好像有口无心随意的说:“怎么搞的这里了一朵花,开早了啊!现在还没到开花的季节,没到开花的时候开的花,是一种无结果的花!学生似乎听出点味儿,越听越觉得话中有话,弦外有音,终于老师导向开始校正自己的行为,这种做法没有声色俱厉的斥责,没有正襟危坐的训导,一切显得轻松和谐。进入初三,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我们一定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稳定学生的情绪。我在这一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去发展。由于自己的急性子脾气,看到学生不到位,会发脾气,导致学生课堂上的沉默,压抑了课堂气氛,降低了课堂效果。但我一直在改变自己,遇事先思己过,用一种冷静的心态处理事情,有些学生也说我和以前不一样了。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进一步和学生交流,让学生都把我当朋友,在潜移默化中,在不知不觉中达到理想的效果。
课堂改革使我们杜口朗中学走到今天,其中的改革历程在每个人的心中都已根深蒂固,从我们的这一改革中,我更加体味到任何事都不是很简单的,更何况成就一个大的事业,面对外来听课老师的日益增多,我们不能不产生压力,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业务修养,进一步打造自己的课堂。因为课堂是育人教书的.主阵地,是教师成长的主平台,是 境界提升的主渠道。但在课堂上,我的作用有时体现得还是不到位,比如说学生回答问题时出了错,有时我会急于纠正学生的错误,这就阻碍了某些学生发言的机会,甚至会给学生造成这样的想法:课堂有老师纠错,我听不听无所谓。从而降低学生的听课效果,使学生有一种懒惰心理甚至懈怠,其实我的不经意成了学生发展的绊脚石。
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我们讲究艺术性,缩小我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只有这样,才能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理想教师会教出理想学生,理想教法带出理想学生。竖看古今,横看中外,有很多的理想学生,比如最怀大志的学生——周恩来,最好奇的学生——爱因斯坦,最具超越式的学生——亚里士多德,最苦读的学生——范仲淹等等。因此,在课堂上要开拓一条吸引学生好奇、疑问、探索、超越的宏富之路,给学生一角属于自己自由飞翔的蓝天,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要使课堂格局成为民主开放、科学、个性、高效的课堂,离不开我们的努力与追求,彻底解放学生、解放思想、打造自我。
“天下兴亡,责任在我”,此语似乎说大了点儿,但让人震惊之余却体会到高兴哪沉甸甸的重荷而不敢稍微懈怠。这批初三的孩子应何去何从,初三是否真的成为他们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可能我们老师的再努力就能使某些学生圆自己的梦。于是,我们一定要更加明确“昨天是流逝的历史,明天是前方的未来,今天是上演的现在”,行动就从今天开始,我们的行动会铸造杜口朗中学的美好的明天。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为我们的梦想而努力,为我们的辉煌做好充分的准备。
【关于《教育大境界》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