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以前的语文读后感作文
篇一:《12岁以前的语文》读后感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脍炙人口的书——《12岁以前的语文》。这本书把我深深的吸引了,它使我知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自欺欺人,掩耳盗铃,总有东窗事发的那一天;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等。
这本书里,包含了许多内容:国学篇,古代诗词篇,现代诗歌篇和儿童文学篇。其中,最吸引我的是儿童文学篇,这些名著简直让我爱不释手,让我在书的世界里尽情遨游,好像我就是《我的妈妈是精灵》中的主人公陈淼淼,《绿山墙的安妮》。而最让我百看不厌的是《苦儿流浪记》。
《苦儿流浪记》是法国著名作家艾克多马洛写的一部小说。主人公雷米是英国某贵族的长子,却卖给了养父巴伯兰,在雷米八岁时,家人又把它卖给了江湖艺人维泰利斯。以后,雷米跟着他的师傅以一个小艺人的身份浪迹天涯,经历了许多的困难,终于和生母团聚。
这部小说虽然是苦涩的,但是也会被主人公雷米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性格深深打动。而我在读这本不朽名著时,想到了我小时候学骑自行车的情景。那时,在我过10岁生日时,舅舅送了我一辆自行车。我看着这辆崭新的自行车,高兴坏了,便发誓一定要学会。但是,这自行车只有两个轮子,你瞧,我刚把两只脚放在踏板上,这辆“小顽童”就把我毫不留情的“扔”下来,这下子,我摔了个四脚朝天,我可是打不死的小强,拍了拍尘土,又开始“勤学苦练”,后来,连我自己都不知摔了几个跟头,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学会了。当我向妈妈得意洋洋的展示自己“成果”时,妈妈也向我竖起了大拇指。
《12岁以前的语文》这本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它会陶冶我们的情操,开拓我们的视野,让我们一起融入到书的世界里吧!
篇二:《12岁以前的语文》读后感
第一次看到这个题目很是奇怪,语文是我们一直到大学都要学的东西,怎么还会有时间的限制?或者说12岁以前的语文有什么特别?带着疑问读完了这篇报道,还真是震惊,北小的娃娃也太让人吃惊了吧!小小的年纪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成就——“北小娃娃博览群书、乐于表达,他们的文章常常见诸报端、频频获奖;他们的演讲妙语连珠、引经据典”……原来这都源于《12岁以前的语文》!
说实在的,我之所以有信心研究培养高年级后进生阅读兴趣,很大的动力就来源于这份材料。低年级的孩子通过阅读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而高年级的后进生可以说就是从低年级时没有阅读兴趣才一步步形成的。所以要想改变的话,还是从阅读兴趣着手。
“漫步于北小校园,你会被朗朗的读书声吸引,这儿是‘人之初,性本善……’,那儿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定睛一看,北小的孩子们正手捧书本,摇头晃脑地朗读、吟诵,个个表情丰富、声音抑扬顿挫。清晨的阳光斜射到课桌上,你会感觉那一刻非常神圣,书籍是美的,读书的'孩子更是美的。”读了这段话,不由得你的眼前就会浮现出一个个摇头晃脑的样子,深深的为他们那美的读书姿态所陶醉。不由得想,难道高年级的孩子不可以读这些经典吗?这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粹啊。后进生没有阅读的底蕴、没有阅读的激情、没有阅读的兴趣,甚至连阅读的想法都没有,他们大多认为“读书是与自己无关的事”“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孙双金校长在《12岁以前的语文》一文中提到:“12岁以前的语文是童年的语文,积累的语文,种子的语文,经典的语文,综合的语文;是不求甚解的语文,是逐步反刍的语文,是为一辈子奠基的语文。”想想我们这些高年级的后进生即将失去学习“为一辈子奠基的语文”的机会,怎不让人痛心!
“郑渊洁来了,梅子涵来了,金波来了,方素珍来了,祁智来了,沈石溪也来了……一位位儿童文学作家,纷纷走进北小的校园,和孩子们倾心交谈,能够和自己崇拜的作家明星见面,孩子们都兴奋不已,奔走相告。《逃家小兔》《鲁滨逊漂流记》《城南旧事》……一本本好书像被施了魔法,它们自己会漂移。北小一直在倡导“读书漂流”活动,让好书流动起来,让孩子们分享读书的乐趣,全班共读一本书、全年级共读一本书。”这段话告诉我北小的孩子不仅读经典,对于现代的优秀作品也是来者不拒。我们的孩子没有条件接触那些大作家,不能亲自聆听他们的教诲,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书啊,也可以和他们“对话”啊。歌德不是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像在和高尚的人谈话”吗?我们读了他们的书不是一样可以接受教益吗?况且文中还提到了好书“漂流”的办法,这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是最实惠的了,因为这样可以节约很多的资源,用最少的钱读更多的书。以前班里一直提倡好书要分享,但没有好的办法真正做到分享,现在只要一个“漂流”就做到了,谢谢北小。
既然北小的娃娃能成功,我们的孩子也要有信心,我要抓住这仅有的一年时间,让我们的孩子多多积累“12岁以前的语文”!
篇三:我爱“唱”的诗——《12岁以前的语文》之《笠翁对韵》读后感
“寒对暑,日对年。蹴踘对秋千。丹山对碧水,淡雨对覃烟。……”瞧,四年级的同学们都在认真在背诵着,那么的朗朗上口,大家还摇头晃脑的,又是那么的陶醉。
记得我是在三年级下学期开始读《12岁以前的语文》里收录的《笠翁对韵》的。乍一看,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好长啊,一共有46页呢!不会很难读吧,更不要说会背了。带着疑惑,我进入了《笠翁对韵》。
《笠翁对韵》是明末清初杰出的戏曲和小说家李渔所著。书名中的“笠翁”二字是他的别号;由于它主要是通过精彩的例句来介绍诗歌的对仗技巧和声韵知识,所以又叫“对韵”。
于是,我每天早晨都会诵读《笠翁对韵》,从《上平声篇》开始,一句一句慢慢地读、一段一段细细地品,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以至十一字对,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真的就像唱歌一样,渐渐地,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后来,我更了解到,这一本《12岁以前的语文》是孙双金校长主编的。细心的他把每一字都标上了拼音,让我们在读的同时还掌握了不少生字;细心的他配编了与《笠翁对韵》相关的一个个历史典故,让我们在读的同时还增加了一些历史知识;细心的他还对原文进行了注释,让我们在读的同时更易懂其意;细心的他甚至配上了精美的插图,让我们在读的同时还能享受图文并茂的乐趣……
总之,我越来越喜欢“唱”这首《笠翁对韵》,更感谢孙校长为我们编的这本好书。《12岁以前的语文》不仅让我们的小学学习生活充满情趣,而且其中蕴含的人生道理也一定会让我们受益终生。
【12岁以前的语文读后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