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民风民俗作文汇总8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风民俗作文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民风民俗作文 篇1
每年除夕去田头祭土地神,以求来年丰收。收割新稻,新米饭先祭祖宗、祭灶神。正月十四晚上,村民手执火把、扫帚去田边烧茅草,谓“迎神驱虫”。村中第一家拔秧种田(俗称开秧门)忌“地火日”,以防地火烧死。播种时忌递秧,以为递秧易发手掌风。视妇女跨越农具为不吉利。妇女遇到搁置在道路上的农具须绕道而行。遇久旱不雨,农民即群集向龙神求雨。遇虫灾,迎神驱虫;亦有把破扫帚倒插田中,意为“请扫帚神驱虫”。解放后,以上旧俗基本上被革除,科学种田逐渐普及。
农村大都聚族而居,村落朝阳背阴,住房有泥木结构、砖木结构、石木结构等。大多坐北朝南,坐西朝东,坐北朝南谓之“朝南享福”,但忌朝正南,以为正南与南极星相冲克,要绝后,只有庵堂、庙宇、祠堂才朝正南。平房、楼房多为三间一体或三间两居头,楼房前后有窗称“双口”,只前面有的称“畚斗楼”。有的堂屋无楼板,以备红白两事。豪富人家深宅大院,有台门天井。沿海沙地多为草房,通常二间一披,俗称“稻桶屋”。旧时造屋颇多禁忌,先请风水先生定向,择日动工。新屋右侧不能高出或突出于邻居的老屋,称为“左青龙,右白虎”,否则左边人家要丧丁破败。上梁时要披红避邪。上梁后梁上挂一只麻袋,内放一只活雄鸡及秤、斗谷麦等避邪物和祭品,梁上贴横联,上书“紫微高照”等。抛上梁馒头,第一双馒头由户主长辈用被单布接住。晚上办上梁酒庆贺。以为“青龙怕灸,白虎怕臭”,故灶间建在右边。80年代以来,建房以混凝土结构为主,且多为二层晒台楼屋,讲究宽敞明亮,美观实用,造屋时求吉利的习俗基本沿用不变。
民风民俗作文 篇2
广东人最爱饮凉茶,认为凉茶是身体的保险公司,
有病服即能治病,无病服也能防病。如若成人一个月内不饮几杯凉茶(多为王老吉),婴幼儿2-3天不服一次七星茶,就认为身体健康没保障。
竹蔗茅根水是广东凉茶之一,有清热下火,生津止渴,润肺排毒之疗效。
常用的五花茶、夏桑菊、王老吉等凉茶,都是由味苦性寒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四时感冒、头痛发热等积滞之症。其中王老吉的药性最为寒凉,五花茶和夏桑菊相对平和一些。小儿七星茶由味甘淡性寒流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小儿感冒发热、烦躁咬牙等症。适用于体质强壮、素来火旺湿盛、经常咽喉肿痛、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者。但是,喝过凉茶的外地人唯一的感受就是一个字“苦”!我喝凉茶的时候,喝一口,一下子就塞进去好
几片陈皮去苦。
广东迎春花市
广州美称“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桔,各大公园都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楼,拱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阵势,售花卖桔,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年宵花市。
广州种花为业,已有100o多年的历史。早在五代南汉时代,珠江南岸庄头村一带,就有许多素馨花田,南汉王刘怅的宠姬素馨就是庄头的种花女。金桔象征“大吉大利”。与其相类似的还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佛手果,形似指掌,有如信徒虔诚膜拜,飘逸肃穆,深为善男信女所垂青。
每年腊月初,市面上有从福建漳州运来的大批水仙头,人们买回后,精心培植,通过对水温和日照的调节来控制花期。水仙花似乎也能解人意,常常就在除夕合家吃团圆饭时,或在正月初一的爆竹声中依次开放,这情景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俗语说,“花开富贵”,这正巧取了个好兆头。加上水仙花外形清秀、亭亭玉立,香气袭人,所以家家必备。
民风民俗作文 篇3
洪洞民俗:三月三接姑姑
一个神话能流传下来,是因为它有一个好的故事内核;一个美好的故事,能演绎出一曲千古神话,比如农历三月三洪洞的“接姑姑”活动就是这样……
一条弯弯曲曲的汾河,顺着山势穿过洪洞,在低窄的谷底,分割出河东、河西两块高地。河东头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住着娥皇、女英两位少女。两位少女的父亲叫尧,当时已八十多岁,白胡子老长,是当时的天子。但天子也有不如意的事,这就是自己六十多岁才生出的两个宝贝女儿渐渐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尧经过仔细甄别“档案”,决定对一个叫做舜的青年进行考察。
舜在河西头住着。河西山丘相连、地脊民穷,舜自然是个穷后生。因为生母早逝,家里除了小妹,人人都不喜欢他,特别是他的后母和弟弟象,总想谋害他、独吞家产。他却毫无怨言,以仁爱之心感化家人。以德治天下的尧了解了这些情况后,不由对身边的人感叹道:以仁报毒,这就是我要找的女婿!于是决定把两个女儿都嫁给舜。
在历山上种地的舜,听到这个消息后,当然高兴的不得了。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尧这个老头太古板,信奉的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个道理,虽然让他白捡了两个美女,却不给女儿一点陪嫁,就打发女儿去了他家,更不用说给他个一官半职了;而是让他继续在历山上面朝黄土背朝天。舜心里并没有什么不乐意,还是带着两个漂亮的妻子在历山继续过种地的苦日子。但让他更没想到的是,娥皇、女英两位妻子,虽然出生于皇家,高贵无比,却并不高傲,除了在妻子名分上也不免俗的争过大、小外,还是贤慧的很,两人一过门,就脱掉皇家冠服、换上农家布衣,二话没说,就和他一道下地干活、操持家务了,更了不起的是,她们还关心民间疾苦,平时平易近人,急时扶危济困,几年过去后,两人脸晒黑了、手变粗了,和一般农家妇女没什么两样了,此时的舜,在两位妻子的帮助下,把他“承包”的历山治理的井井有条,已成了河西当地冒尖的富裕户、模范户。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舜和两位妻子致富后不忘乡亲,经常帮助周围百姓,就连当时死活看不上舜的家里人也和他们搞好了关系,使舜的声望直线上升,河东的人都愿意迁移到河西居住,这时候尧看时机到了,于是就名正言顺地提拔舜为接班人,还把他扶上马,又送了一程……
而河东、河西的百姓,不仅为他们当地出了两个天子而自豪,更为娥皇、女英两女下嫁的贤慧所感动,故以其后辈自豪,争相敬奉。鉴于尧籍羊獬,舜籍历山,自尧女嫁舜以后,两地便结成了联姻亲眷。历山人称舜为爷爷,称娥皇、女英为娘娘。羊獬人称舜为姑父,称娥皇、女英为姑母。河东、河西两边以亲戚形式走动,于是洪洞后世就有了三月三接姑姑的民俗,一直流传至今……
民风民俗作文 篇4
跟其他地方比,安阳的民俗基本与内地一样。
春节吃饺子,放鞭炮,穿新衣服,走亲访友;端午节基本只有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走亲访友。义乌物产丰饶,红糖、火腿、南枣被称为义乌“三大宝”饮誉海内外;豆腐皮、腐竹、白字酒、山花梨等名土特产,历史久、产量大、质量上乘。而安阳的送羊却很独特:女儿结婚生子后,每年农历五月,备上烧饼、油条等四样礼品,携子回娘家看望双亲,称“瞧羊“。民间流传有“割罢麦子打完场,谁家闺女不瞧娘,瞧娘不是瞧娘,是让娘家去送羊“之说。
六月由娘家用白面蒸成羊形面食24个(大、中、小羊各8个),兼有麻糖、水果、西瓜等夏季食品送到女儿家,谓之“送羊“。此举取“羊羔跪乳“之意,教育外孙长大成人要孝敬双亲。如外祖父母已故,由舅父、妗子送羊,民间有“妗不倒,羊不了“之说。送羊时间一般是在农历六月二十日之前,二十日之后送的羊称为瘸羊。有的只送3年,有的送到外甥结婚后,有的只要外甥在一直送。安阳城乡颇为重视此俗。
豫北好几个地方都有这个风俗,倒也不是只有安阳这样。
民风民俗作文 篇5
艾饺是我们绍兴当地清明节前后家中常吃的美食,清明食艾饺,能驱邪排毒,越谚有“清明吃艾饺,不怕阵雨浇”之说。
清明未到,我和妈妈也在家里做了一些鲜美的艾饺。我们在田间地头采来一些艾叶,挑去老叶、艾梗,清洗干净。接着是煮艾叶,待锅中的水沸腾后,倒入这鲜嫩碧绿的艾叶,煮艾叶时不能盖锅,还要拿筷子不停地搅拌,防止它颜色发黄。煮到艾叶软嫩,汤水碧绿,就关火,等到水有些凉了,就来和粉。先准备一个盆子,将米粉和少量的糯米粉一起倒在盆子里,再舀上煮好的艾叶和汤水,周围顿时清香四溢,一边用手使劲和着面粉,一边根据面团的湿软程度添加汤水或面粉。
妈妈双手不停地和着面粉,最后揉成了一个均匀的绿色团子,软乎乎如气球,绿莹莹如翠玉,还散着一阵淡淡的'幽香。开始包艾饺了,我洗净手从面团上扯下一个小团子来,,把它揉成一个小圆团,再用手一压,变成了一块小圆饼,然后双手拇指和食指轻捏四周,小圆饼成了一个碗状大小的圆片,中间厚四周薄。接着把馅料裹进去,我加的是炒熟的芝麻糖粉和葡萄干,当然根据个人的喜好,也可以加其他的馅料,如咸菜竹笋等,最后小心翼翼地把它四边开口捏紧,这样一只艾饺就包好了。
我和妈妈忙碌了两小时,包了四十多只艾饺,看着这一只只千姿百态的艾饺:有的像枝头未成熟的柿子,有的如海面跃动的海豚,有的似林间觅食的小兔,心里美滋滋的。妈妈把这些可爱的的艾饺被放进了锅中蒸,二十分钟后,当锅盖被掀开时,香味扑鼻而来,口水在我的嘴里不觉地流了下来……
民风民俗作文 篇6
千盼万盼,终于盼到了传统元宵佳节的夜晚,家里刚好有一些元宵,我争着去煮,在我的伶牙俐齿下,妈妈终于答应啦!
我揭开锅,放上水,合好电闸,等水烧开,(上一次,由于我经验不足,煮成了一锅黑水,。)水开啦!,我把元宵轻轻的放下锅,我用勺子轻轻把元宵推开,锅开啦!大功告成。
“开饭了”我喊,这次我的元宵一个也没破,一个个圆圆胖胖,好可爱!
吃完元宵后,我又去看花灯,看那桃灯,粉红的底色,桃尖上涂了点红色,桃底有大叶子,真是漂亮又简单,看那以过时的扇灯,虽然它过了时,但它还是那么青春有风度。有气魄,再看那金牛灯,制好框架后,用闪闪发亮的金线纸糊住框架,这样一个今牛就出现啦!还有……真是一言难尽呀!
还有多姿多彩的爆竹,从天上炸开,好象把天空炸出一个洞,满天的五彩的星星都撒了下来。快来看!五彩的烟花从天而降,一下子照亮了整个龙山,那时,在场的人都惊呆了,这个情景多么壮观多么美丽呀!
千言万语,表达不了我对大家的祝福,我对你的祝福,就象天上的星星一般,数也数不过来,在这里,我只说一句,传统元宵佳节快乐!!!
民风民俗作文 篇7
泱泱夏日,盛开着56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而满族,就是这56朵花中艳丽的一朵,满族的服饰特别有特色。
满族妇女不缠脚,所有鞋子绣有漂亮的花饰,鞋底中央垫有10公分高的木质鞋跟。满族妇女穿着这样的鞋走起路来,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摇曳的步态。
旗袍是满族妇女的传统服饰。她们喜欢穿长及脚面的旗袍,或外罩坎肩。旗袍的特点是立领。右大襟。紧腰身。下摆开衩。古旗袍有琵琶襟。如意襟。斜襟。滚边或镶边等。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经改进,腰身宽松,袖口宽大,长度适中,便于行走。已成为中国妇女较通行的服装。三十年代初受西方短裙的影响,长度缩短,几近膝盖,袖口缩小三十年代中又加长,两边高衩。四十年代缩短,出现短袖或无袖旗袍,外为流线型。继后,衣片前后分离,有肩缝和装袖式旗袍裙等。
旗袍具有东方色彩,能充分显示依态雍容文雅,被认为是表现女性美的典型民族服装。称誉世界。妇女旗袍的装饰性比男性旗袍更强。领子。前襟和袖口都绣花装饰。镶嵌几道花纹或彩牙儿,俗称“画道儿”或“狗牙儿”。满族妇女的服装十分漂亮,满族男子的服装也很不错。
历史上的满族男子多穿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马褂是满族男子骑马时常穿一种褂子。马褂分为大襟。对襟。琵琶襟等多种形式。马褂后成为日常罩于袍子外面的服装。高领对襟,四面开禊,长及腰部,袖子稍短,袍袖可露出三、四寸,将袍袖卷于褂袖上面,即所谓大、小袖。现在许多满族人所穿的对襟小棉袄,就是从马褂演变过来的。为了骑马方便,在长袍的外边套一种身长至脐,四面开禊的短褂,以御风寒。
满族的男子夏季头戴凉帽,冬季戴皮制马虎帽。他们的衣服喜欢用青。蓝。棕等色的棉。丝。绸。缎等各种质地的衣料制作,裤腿扎青色腿带,脚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制乌拉。顶上留辫子,剃去周围的头发。
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有五十六个不同的民族,每个民族肯定都有它独特的风俗习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特色。
民风民俗作文 篇8
壮族人民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云南等省区。壮族的建筑、服饰、节日还有那著名的山歌,都彰显了壮族人民的勤劳善良。
先看看壮族人民的建筑吧!他们的房子依山靠水。原因是:壮族人民喜爱大自然,喜欢与大自然和大自然里的生灵一起生活。壮族人民的房子是由木头搭建而成的。一楼是养生出的,二楼以上住人。
壮族人民的服饰是五花八门、色彩斑斓的。虽然壮族男子的服饰和汉族男子的服饰差不多,但壮族女子服饰和汉族女子的服饰相比就是天壤之别了。壮族人民勤劳善良,特别是女子。在壮族女子缝织衣服时同时也会绣上各种各样的图案。有鸟兽;有鲜花;还有许多具有没号予以的图案……壮族女子的服饰上除了精致的图案外还会有各种缤纷的色彩。他们的头饰也很精美别致,也有许许多多雕刻上去的图案。壮族女子整套服饰上的色彩混起来都比彩虹没美呢!
壮族有一个最著名的节日,那就是在农历三月初三的“歌墟节”,在“歌墟节”那天,每个村子都会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在村口,几乎全村人都在那迎接外村人,并接受他们的挑战。挑战什么呢?当人事唱山歌啦。台上的人唱山歌的时候,台下的人也会跟着唱两句给自己村里人助威。这些比赛时为了增进各个村子之间的友情,这也验证了那句话:“友情第一,比赛第二”。这也是壮族人民的品质之一。壮族人民为什么可以吧山歌唱得那么好呢?请接着听我介绍。
其实,在生活中,壮族人民也在一边唱山歌。在壮乡,壮族人民无论在哪里,都可以即兴创作一首山歌。也就是说,壮族人民在生活中已经能够达到一个代言的地步了。在田野里,可以听见他们的歌声,在两个山头间也可以听到,甚至在他们自己家里有时候也会听到他们用山歌对话。壮乡人民凭着心情也能唱出优美动听的歌。那歌声同时也表达了当时唱歌的人的心情,如果他的朋友听到了,也会用山歌与他交谈。
壮族真是一个豁达乐观,勤劳善良的民族啊!
【有关民风民俗作文汇总8篇】